1-IMDb.jpg

《速成家庭》改編自本片導演兼編劇西恩安德斯(Sean Anders)的真實家庭故事,由馬克華柏格 (Mark Wahlberg)及蘿絲拜恩 (Rose Byrne) 飾演的Pete與Ellie這對夫妻,一切開始於Pete的玩笑話:「哪天我開始覺得自己老了,乾脆領養個五歲的小孩,還可以省了五年的時間呢!」

殊不知Ellie開始認真考慮,並上網查詢家扶機構待領養的孩子們…對於從未為人父母且從不在假日當志工也不特別充滿愛心的他們而言,領養小孩根本是極大挑戰!

大女兒正值青春叛逆期,二兒子玻璃心又怯弱,么女任性又愛尖叫…

因此Ellie總是不耐煩嘟嚷著要置身事外,但又無法視而不見,而內心希望得到孩子認同;Pete對領養一事似乎有些消極,總會不小心吐露出最中肯又厭世的真心話…這個意外拼湊出的家庭,還會面臨什麼讓人好笑又好氣的難題?

2-IMDb.jpg

社會結構的改變下,功成名就後再選擇踏入婚姻的人絕不是少數,研究也顯示人們有越來越晚婚的趨勢,晚婚同時意味著未來將面臨老來得子但無力陪伴成長的狀況。

或許領養是個不錯的選擇,但也充滿爭議與不確定性及信任感建立的疑慮。正如片中曾提及的「我可能領養到的是一個吸毒者的小孩,為什麼我要冒這個風險去養一個以後可能跟他父母一樣的小孩子?」

命脈血緣是先天性的生理遺傳,但價值觀及人生觀養成則仰賴後天教育,若在良性的引領下,絕大多數的孩子都可以不走冤枉路,家庭背景不夠好而被送養的孩子並非自願,且並不是所有的行為都會遺傳自父母的劣根性或曾經的罪惡。

3-IMDb.jpg

“Things that matter are hard.” (有意義的事都很困難)

領養者在克服了心理上對於血緣一事的障礙後,必定會選擇越年幼的孩子為領養對象,原因很簡單—越小的孩子越純白越好教化,且不易有衝突,所以青少年在認養配對上,成功機率極低。

因為青少年已有和原生父母的感情基礎及回憶(或是創傷),另外,則是自我意識較強,易有叛逆與頂撞的狀況發生,難以突破心防,也更難融入與接受新的家庭關係。

但其實人呢…不管活到幾歲都是一樣的,內心總希望能被愛、被需要,但卻不一定會表達出來。有時候越是沒說出口的,表面看起來最若無其事的,其實才是內心最孤單、最怕失去的人,或許是太怕失去所以壓抑、所以不任性妄為,也不敢或覺得沒資格索討被愛的權利。慣性的將負能量壓制,將自己藏在殼裡,等待著有一天、有個人會用耐心一步一步地化解傷痛,將自己內心的高牆擊碎,拉出快被壓碎求救的自己。

4-IMDb.jpg

“This is not going to be easy, but with some structure and love, these kids could be blossom.”

(這絕不容易,只要有愛和關懷,這些孩子會成長茁壯。)

凡事不能總套用公式與原則(片中曾提到3R原則),因為人與人之間面對的是人心而不是機器,原則可應付一般狀況,但人心通常是突發狀況,無法以偏概全。

每個被遺棄的孩子總會背負著傷口,傷口多大多深多痛,必定是常人所不能理解的,唯有多些同理心並用愛包容,讓他們理解無論傷口多難癒合,都會有人耐心的陪著療傷,並讓成長過程不再有被遺棄的可能,面對領養來的小孩,與其想著怎麼去管教,不如想想怎麼得到認同;與其想著怎麼成為他們的父母,不如想想怎麼成為他們的朋友,進而建立信任感。

5-IMDb.jpg

家本就是兩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因自身意志而成立,想要有小孩不一定只有一種方法,領養便是其一。

或許領養動機是出自於同情、出自於愛心、出自於自我感覺良好等等,但實際經歷卻是:怎麼去克服外界對領養家庭的指指點點、怎麼去跨越沒有血緣關係的隔閡、怎麼去相互理解包容與磨合、怎麼去面對想像與現實中的巨大反差,當原生家庭要將小孩帶走時該如何面對等等…

導演以喜劇方式呈現出寄養家庭面臨的困境與衝突,時而拋出動人橋段卻不刻意矯情,再搭配上日常家庭瑣事,使得劇情更貼近人心,無不笑中帶淚,感動卻不失幽默,相當真摯動人!

6-IMDb.jpg

 

【本文為yamMovie電影特區邀稿,文字版權為本人及yamMovie電影特區共同所有,非經同意不得轉載使用】


 

 

《速成家庭》- Instant Family

上映日期:2019/01/11

片長:118 mins

發行商:派拉蒙影片 粉絲專頁

導演:Sean Anders 西恩安德斯

主要演員:Mark Wahlberg  馬克華柏格、Rose Byrne  羅絲拜恩、Isabela Moner 伊莎貝拉莫娜、Octavia Spencer 奧塔薇亞史班森

 

arrow
arrow

    大西│廢宅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